化工企业冷对欧盟三聚氰胺反倾销

唐雪莲

  • 0

    留言
  • 410

    浏览
上个月,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对中国输入欧洲的三聚氰胺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其中,对四川玉象蜜胺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联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骏化集团等3家应诉中国企业征收44.9%~49%的反倾销税,对其他中国企业一律加征65.2%的反倾销税。这是欧盟委员会对其今年2月17日发起的对原产于中国的三聚氰胺反倾销调查作出的初步裁定。 以往,中国企业在遭遇到国外反倾销时,基本上都是愤怒、委屈、无奈三步曲。但出乎CCIN记者意料的是,此次采访,CCIN记者看到的企业反应是一派淡定。 “是他们自己抗不住了” “欧洲各国以渣油或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尿素,其尿素成本本来就比中国以煤为原料的尿素成本高好几百元,加之其三聚氰胺装置大多采用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的高压法技术,所以他们的三聚氰胺成本比中国采用低压尿素联产法技术高出上千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向中国企业举起反倾销大旗,想通过高关税遏制中国产品进入欧洲市场,从而巩固自己在当地的市场份额和地位,是他们自己抗不住了。”代表中国企业赴欧盟总部参与反倾销抗辩的四川玉象蜜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端阳这样对CCIN记者说。 据了解,此次发起对中国出口三聚氰胺反倾销申请的欧洲企业主要有3家:奥地利奥格林茨化学品工业有限公司、荷兰帝斯曼公司和波兰ZAP公司。这3家企业合计拥有三聚氰胺产能近47万吨/年,占全球三聚氰胺总产能的26%。2008年以前,这3家企业再加上德国巴斯夫公司和北欧化学品工业有限公司的三聚氰胺产能,累计超过60万吨,占全球三聚氰胺总产能的半壁江山,产量更占到全球三聚氰胺总产量的60%以上。5家企业一度掌控着欧洲甚至全球三聚氰胺市场的方向和格局。 近几年,石油及天然气价格的持续上涨,增加了欧洲尿素企业的运营成本,抬高了尿素价格,加重了三聚氰胺企业的成本负担。金融危机爆发后,部分企业更是被迫关闭部分三聚氰胺装置,有的则因企业发展战略重心转移,出售或关停了旗下三聚氰胺工厂。仅去年至今,帝斯曼就关闭了一套6万吨/年三聚氰胺装置,并将其余16万吨三聚氰胺资产剥离后交由埃及OCI公司经营;波兰ZAP公司则因上游合成氨工厂成本压力太大,于今年9月关闭了一条小型三聚氰胺生产线,使其三聚氰胺产能压缩至8万吨/年;9月13日至10月14日,由于入不敷出,北欧化学品工业有限公司先后关闭了其位于奥地利的一套3万吨/年和德国的4万吨/年高压法三聚氰胺装置。这使五大三聚氰胺运营商的产能与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萎缩,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话语权大受影响。 四川川化新天府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骏、四川锦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欧阳毅,以及河南中原大化集团销售公司总经理郭全普等企业老总分析,2009年以来,中国国内、东南亚以及美洲等地区对三聚氰胺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加之欧盟各国对进口化学品的各项要求十分严格,中国实际上已经减少了对欧盟的出口。
2010-12-23 收起回复

总条数:0条